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属等翅目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 家白蚁亚科(Coptotermitinae)、 家白蚁属(Coptotermes)。家白蚁食性复杂。树干内、木屋柱、梁、栓、门框内,室内地下均能建巢繁殖为害。
分布与为害: 国内分布很广。 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淮河以南约北纬32°~ 33°安徽省(合肥、巢县、芜湖)与江苏省(建湖)以南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夏威夷及美国南部各州、南非。
形态特征: (如下图一所示) 兵蚁的头和触角浅黄色。上颚黑褐色,腹部乳白色。头从背面观椭圆形,中段之后最宽。囟位于头前端一个微突的短管上,开口向前方。上颚镰刀形,左上颚基部有一深凹刻,其前方有逐渐细小的小突起,其他部分无齿,光滑。上唇近舌状,其前端有一个不明显的透明尖。触角14~16节,第2、3、4节大小相等;或第2节长于第3节和第4节,而第4节长于或等于第3节;第5节长于或等于第2节;以后各节约等长,均稍长于第5节;末节不变小。前胸背板平坦,显著窄小于头部,前缘和后缘中部有缺刻。
图一:家白蚁 兵蚁: 1.头及前胸背板背面 2. 头及前胸背板侧面 3. 触角有翅蚁成虫 4.头与胸部背面 5. 头部侧面 6. 前、后翅 (仿蔡邦华图)
图一:家白蚁 兵蚁
1.头及前胸背板背面
2.触角有翅蚁成虫
3.头与胸部背面
4.头部侧面
5.前、后翅 (仿蔡邦华图)
有翅成虫。头背面黄褐色。胸、腹背面褐黄色,较头部色淡。腹部腹面黄色。翅稍带淡黄色。复眼约圆形。单眼圆形,与复眼相距小于单眼的宽度。后唇基很窄。触角20节。前胸背板前缘向后弯,后缘向前突,两侧成半月形。
前翅鳞大于后翅鳞。前翅中脉(M)由肩缝处单独伸出,接近肘脉(Cu)。 肘脉有6~8条分支脉。后翅中脉(M)在径总脉(Rs)基部分出,并较接近肘脉(Cu)。 肘脉约有7~8条分脉。
蚁巢由木质、白蚁粪便、唾液和泥土黏和而成,外围有3~5cm疏松的泥壳,内有许多重叠的巢片,排列呈同心圆,似蜂窝状。主巢中央有一个或几个半月形、四周光滑,底平较坚固的穴室,即王室,是供蚁王和蚁后居住的。蚁巢有主巢和副巢之分。随着蚁群的发展,食料增加,副巢也随着增多。
家白蚁的蚁巢比较集中,也比较大。在室内建巢,一般建于门、窗两侧,木柱和地面,木梁与墙交接处。也可在室内的墙内、地下和室外树F及堤坝内等处建巢。蚁巢形式也随建巢的环境而变化。
主巢和副巢外观比较难区别。但可依据如下特点作鉴别。
但因主巢和副巢有相互转化现象,根据外观只能作相对的判断。
家白蚁蚁群生长发展到成熟阶段,为了繁衍后代,就要分飞。巢内出现繁殖蚁若蚁。若蚁发育为有翅成虫(繁殖蚁)待机分飞。分飞有始期、高峰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家白蚁可当年羽化当年分飞。一般在海南省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广州地区在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浙江和江苏一带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
分飞期的出现和混度、温度和气压有密切关系。略低1.03325× 10的五次方Pa,温度较高,湿度大的条件下出现。一般近黄昏分飞,19时10分到19时40分,历时30~40min。
有翅成虫分飞的群体中数量很多,一般雄成虫约占60%~70%,碰撞到障碍物和个体间摩擦,久而久致纷纷落地爬行,翅脱落,雌雄性追逐,爬向墙角、门窗、树干等破损、缝院处钻入做巢。分飞时是白蚁最易受敌伤亡。家白蚁在一年的分飞季节里有10~15d可看到分飞的有翅成虫。
传播途径: 有翅成虫的分飞进行短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借被害的原木、板材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