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蝇的介绍(二)
文章出处:
网责任编辑:
阅读量:
发表时间:2022-10-09 06:30:01
麻蝇的介绍(二)
麻蝇产下的是一些活的幼虫,而不是通常所见的卵。它们的这些幼虫,我们人类早已熟悉了。我们早已知晓,麻蝇从不产卵,而是生孩子,因为它们干活儿实在太快,任务非常紧急,孵卵又太费时间!对于专门加工死尸的它们来说,一天就是一天,必须妥善地加以利用,分秒必争,不可浪费。而绿蝇是产卵的,它们的卵最快也得二十四小时才能孵出幼虫。麻蝇则节省了这个时间,从自己的子宫里迅速地输出一批劳动力,这些初生幼虫一落地便开始了繁忙的劳作。
这支劳动小分队人员并不算多,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不过,它们的数量还可以增加不知多少倍。学者雷沃米尔对麻蝇那台奇妙的生育机器曾经做过如下的描述:那是一条螺旋形的带子,涡纹如天鹅绒一般柔软,其间藏有密密麻麻的幼虫。每一只幼虫都由一层膜包裹着,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地紧紧挤靠着,如同一张羊毛皮。这位很有耐心的学者对这个军团成员的数量做过统计,据说高达两万只!他是做过解剖的,对这个数字又不能不信,但是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麻蝇
麻蝇
可是,麻蝇怎么会有时间安置这么一大家子呢?而且,它得分期分批一包包地安置,如同它刚才在我窗台的那块肉上所做的那样。在排空子宫之前,它得找许多死狗、死猫、死鼠、死蛇啊!它能找到那么多吗?野外有不少死去的动物尸体,但是也不会有那么多呀。不过,它并不在乎是什么样的动物尸体,什么样的动物尸体都可以,它也会去找那些不太起眼儿的尸体。如果猎获物很丰富,它明天、后天,甚至随后的几天,都会飞来的。在繁殖季节里,它会不断地将一包包的幼虫安置在各个地方,直至把自己腹中的胎儿全部安排妥当。可是,如果这些幼虫今后都做产妇,那个繁殖速度该多么吓人啊!麻蝇一年之中会繁殖几代。它像被催逼着似的不停地生,生,生!应该对它叫停才是。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一下这种麻蝇幼虫的情况。幼虫十分健壮,体形较大,特别是其尾部,很容易与绿蝇幼虫区别开来。它的尾部是平切的,有一个切得很深的槽,槽的底部有两个用来呼吸的孔,两个带琥珀色唇的气门。气门边缘有十多条呈放射状的月牙儿饰纹,肉乎乎的,棱角分明,像一顶冠冕,幼虫可以随意地通过收缩和松弛肉质月牙儿饰纹使冠冕关闭或打开,这样一来,当气门没于糊状物中的时候,就能有所保护,不致被堵塞住。当幼虫被液体淹没时,这顶带月牙儿边的帽子就会闭合起来,如同一朵花把花瓣收拢起来一样,液体就无法渗入气门了。
随着幼虫露出液体表面,尾部也重新露了出来。当它刚好与液体表面持平时,冠冕就重新打开,看似一朵小花,花冠上带着白色的月牙儿边,中间有两根鲜红鲜红的雄蕊。当幼虫一个一个紧紧地挤靠着把头埋进臭气熏天的汤液中时,看上去就像一片白露洲。当你一心一意地观察着这些冠冕,看着它们不停地一开一合,还发出极其微弱的扑扑声,你会不知不觉地忘记了那臭味,看着它们就像看着一片娇美的海葵。麻蝇的幼虫自有其丰韵。
毫无疑问,如果事物都有其一定之规,那么一只为防止溺毙而采取严密防范措施的幼虫想必经常出没于沼泽地。它的尾部戴着帽子并非为了美观,为了张开时好看。它身上这个带有放射状条纹的机件在对我们说,它从事的工作有相当大的危险,在死尸堆里干活儿有送命的危险。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绿蝇幼虫靠熟蛋白生存,而熟蛋白又极对它的胃口,但熟蛋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会变成糊状,变得很稀,幼虫很容易被溺毙。它尾部那个与稀汤般的食物持平的气门没有任何防护,如果在液体中失去了依托,幼虫必死无疑。
麻蝇幼虫的液化装置非常出色,它们未曾经历过上述危险,即使生活在尸液的沼泽中。它们身上那个鼓出来的尾部起着浮子的作用,能使气门保持在液面之上。如果需要潜入更深的地方觅食,尾部的“海葵”就会闭合起来,保持气门不受堵塞。麻蝇幼虫拥有潜水装备,因为它们是无与伦比的液化装置,随时都得为潜入水下做好准备。
我找了片干燥的地方,把它们放在一块纸板上以便于观察。我刚把它们放到纸板上,它们便立刻活跃起来,蠕动着,到处乱爬,粉红色的气门打开,口器抬起落下,起着支撑作用。纸板就放在离窗户三步远的工作台上。这时候,柔和的自然光照进屋里,所有的幼虫都动作起来,背向窗户爬动着,而且爬得挺快,像急匆匆地忙着逃命似的。
我把纸板转了一百八十度,但未碰幼虫。这么一来,幼虫们又面朝着窗户了。只见它们立刻停止爬动,迟疑片刻,转了个弯,又向背光的方向爬去。没等它们爬出纸板,我又把纸板转了一百八十度,它们又一次掉转身子往回爬去。我反复地转动纸板,每次都看见它们转过身子,背朝窗户爬去。它们这么执着,我转动纸板迷惑它们的计谋总不能得逞。
纸板的长度只有三拃,活动空间不大。于是,我考虑给它们一个更大的空间,看看结果如何。我把它们放在屋里地板砖上,用小镊子夹住,让它们头冲窗户。可是,只要我把镊子松开,还它们自由,它们便立刻转过头来,躲开阳光,快速地向背光处爬去。它们爬过屋里的地板砖,再爬六步远就碰到墙壁了。这时候,它们有的向左爬,有的向右转,似乎每一个都觉得离那讨厌的光线充足的窗户太近。
毫无疑问,它们害怕光亮,在逃避光亮。我用一块布帘把窗户遮严,挡住光线,然后把幼虫放在纸板上,再使它们的头冲着窗户,它们并未改变方向,照样向窗户爬去。等我突然把布帘揭开,它们就立刻掉转身子,背向窗户逃走了。